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C+,位列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50%。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学校新增培育博士点专项培育。2020年,入选福建省新增一级博士学位点申报推荐名单。2021年,认真总结,积极部署,为申报新一轮一级学科博士点蓄力。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学位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至少修满34.0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20.5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2.5学分,学术活动1.0学分,实践环节2.0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学位课程经考试合格(6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为及格线)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有CN、ISSN刊号、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至少一篇以研究生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文本,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学位论文应该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二)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基本原理研究;②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新发展研究;③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④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的哲学思维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研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研究;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④闽台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①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③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④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②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研究;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研究;④福建红色资源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
2、师资队伍
持续扩大招聘宣传和人才招聘力度。2021年引进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11名博士联系我院,报名8名,拟录用6名。认真开展“双肩挑”和兼职思政课教师培训和集体备课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博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教学科研指导工作。组织30余名思政课教师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开展学习培训及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分别有1名教师入选“2021-202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福建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1名教师获“福建省首批新时代宣讲师”“东南周末讲坛十佳(红色)宣讲人”等荣誉称号; 1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
3、科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1项;财政厅专项资助1项(经费50万元)。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3项;省中特重大项目2项;省中特年度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7项;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等发表、转载一类学术论文4篇。资政建言获国家级刊物采纳1项、省级刊物采纳3项、获省领导批示1项。
4、教学科研支撑
持续推进“一主多辅”思政课教学体系改革和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全力推进福州大学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持续推动本科生五门思政课必修课的“金课”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注重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育,举办“四史”融入思政课堂研讨会。与教务处联合举办“教学有道”研讨活动暨“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举办学院首届思政课教师教学竞赛暨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持续开展特聘教授进课堂活动,邀请10位校外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为本科生讲授思政课。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项,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立项”,1名教师入选“2021-202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教师获省“三个百堂”高校思政课精品课评选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立项2项。
5、奖助体系
为激发研究生教育活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健全奖优、酬劳、助困相结合的奖助体系,研究生能获得的奖助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奖金,厦航奖学金等,此外,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并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等,鼓励支持研究生努力学习,潜心科研,多出高水平成果。
6、管理服务
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召开学院二届五次教代会。举办各类活动凝心聚力,组织教师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职工文艺汇演等大型校级文体活动并获佳绩。组织教工体检、观影,发放生日慰问品等福利。为促进教工之家建设,提升教职工身体素质,院工会向校工会申请调剂一批健身器材用于支持学院工会硬件建设。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探望生病教师8人次。举行2020年退休教师荣休座谈会。扎实开展“七一”慰问和走访,召开退休教师座谈会,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退休支部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成效。关心老同志生活,慰问退休教职工19人次。
(三)人才培养
1、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做好福州大学党史教育馆建设;组织开展研究生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入党故事、成长故事主题党日活动;各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全体师生赴福建省档案馆开展党史学习现场教育;组织师生观看建党100周年“七一”讲话现场直播。大力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依托专业背景,构建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模式。一年来,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30余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制度。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按时完成支部换届工作,本年度增设研究生党支部2个。
2、师德师风建设
成立学院师德教育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积极向全院教工宣讲《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组织每位教师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散步有违国家政策、法规或其他不健康的思想和理论,不组织或参加非法集会、结社。组织教师对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项标准自律自严。积极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守教师政治标准底线,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马言马,在马研马。
3、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报考人数充足,近年报考考生逐年增加,2021年报考
考生200多人,录取考生31人。考生来源于福建、河南、安徽、广东、山西、山东等众多省市自治区,基本上是应届本科生,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
严格规范考试招生工作。院长作为本学位点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考试招生工作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严慎细实做好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自命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切实加强对自命题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特别是对关键人员如学位点负责人的监管与培训,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坚决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在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试卷评阅。加强招生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将招生纪律约束贯穿于命题、初试、评卷、复试、调剂、录取全过程,牢牢守住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纪律红线。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零事故。
4、课程教学
马克思理论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分为基础学位课、非学位课、学术活动以及实践环节,目前共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17门课程。
学位授权点加强课程教学规范性管理。组织学术委员会审核课程教材。课程教学前主讲教师制定提交《课程教学计划》。在期末考试中除学位课外,鼓励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并就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每年定期召开研究生教学专题会议,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学院在研究生教学中遵循“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出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专题。学院教师指导研究生参加2019福建省“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和研究生组冠军。学院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参加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演讲比赛连续多年取得佳绩,名列前茅。凸显了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5、导师指导
马克思理论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导师19人。本学位点
严格按照《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办法》等相关文件,对研究生导师的任职条件、遴选和认定程序选拔硕士生指导老师。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取消招生资格,直至通过招生资格审查。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加强对新增研究生导师培训,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写作发表、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注重导师队伍团队建设,强调学生培养团队指导,定期举办经验交流。根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6、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
强化学生学术训练,制定了较高的科研标准,要求在学期间应在有CN、ISSN刊号、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至少一篇以研究生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建立支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保障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中,有一定比例支持研究生科研项目,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科研团队,注重团队培养。
组织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扎实开展3个校级、1个院级大学生学习读书社建设,逐步造就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团队在第十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成功入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主题征文与微演讲总决赛;学院1名学生获第六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研究生组个人二等奖;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前往革命老区龙岩长汀开展党史宣讲,受众达500余人次,实践成果获10余家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引导研究生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基层理论宣讲。2020年,组建“线上理论微宣讲”实践队,学习《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开展“学‘习’有我”线上分享和线上微宣讲活动,获“福州大学学生志愿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21年,组建“‘星火相传’党史宣讲实践队”赴龙岩长汀开展党史宣讲,受众达500余人次,实践成果得到福建日报、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21年,研究生团队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
7、学术交流
大力加强“马交流”工程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参加学术交流,关注理论前沿。举办“福马讲坛”学术讲座10余场,青年博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论坛”3期,学术探讨交流。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对研究生在研期间参加全国学术会议进行经费资助,逐步建立完善研究生参加会议交流的体制机制。2021年,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竞赛获奖3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各种学术会议10余次。
(四)质量监控
1、质量保障、分流淘汰、学位论文等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互动性和研究性的课堂改革,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精心设计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习研究生手册,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学院学术委员会、学术评定委员会强化责任担当,在学位授权点建设、导师选聘、研究生培养方案审定、学位授予标准制定、学术不端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规范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按照要求公布招生章程、招生条件、招生专业目录、分专业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等信息,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及答复。完善导师培训制度,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写作发表、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将论文重复率检测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论文送审采取双盲方式。细化规范答辩流程,每生答辩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注研究生个体成长和思想状况,与辅导员密切协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共同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做好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原始记录收集、整理、归档。
2、持续加强基础学风建设,强化“第一课堂”管理,重视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勤学;持续开展“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辨物居方”圆桌讨论会、“红色书籍”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优良学风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温书迎考、诚信考试教育;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动学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3、管理服务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精细做好日常管理服务。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完善心理委员选拔考核工作制度,发挥朋辈作用。扎实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坚持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做到心中有数、防范未然。精准实施资助政策,规范开展学生奖惩工作。组织研究生会开展“趣味运动会”、“元旦晚会”、“爱国卫生运动”等文体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拓展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成长。
2020-2021年,学院专职管理人员配备得到大幅改善。现有学院党委书记1名、院长1名、执行院长1名、副院长1名、党委办公室主任1名、行政办公室副主任1名、专职辅导员1名、教学干事1名、行政干事2名。
学院研究生会设置权益部,各班级选举权益委员,旨在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正当权益。学院权益保障小组依托线上调查问卷、权益部固定邮箱、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研究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后及时上报有关职能单位,以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学院研究生满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93%、75%的同学对学校的权益维护非常满意、比较满意,12.5%、73.21%的同学认为学院、学校对校园权益的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比较到位。
4、就业发展
精准施策,多举措促就业稳就业。准确把握疫情之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和就业进展情况,制定《毕业生求职意向表》,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意向工作地点、专业背景、技能优势等分地区、分专业、分岗位做好招聘求职信息收集。整合专业课教师、导师、校友资源,努力开拓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根据我院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成立教师、考博、辅导员、公务员四个就业互助组,聘任朋辈导师,发挥朋辈作用。举办“职面未来,朋辈同行”就业经验分享会、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1、制度建设
以建设与福州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相匹配的“一流马院”为目标,实施“马学科”、“马团队”、“马课程”、“马科研”、“马服务”、“马交流”等六马建设工程,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阵地,培养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基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高地。
2、立德树人
多措并举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2021年11月3日至11月15日面向全院研究生开展主题征文活动,通过鼓励研究生参与征文活动来增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意识。2021年9月10日于马克思主义学院410会议室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阐述了学术道德的内涵并分析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通过列举几个学术不端的例子加强培养同学们诚信科研的责任和义务。2021年11月17日于超算中心425开展2021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团日活动。本次团日活动通过视频教育、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化了研一同学对学术不端的认识,增强了学术科研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了良好学风。2021年11月21日于马克思主义学院410会议室开展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两名主讲围绕本次主题分别阐述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案例,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学术不端的危害,最后针对学术不端指出相关预防措施及建议。2021年11月26日于马克思主义学院410会议室开展2020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团日活动。本次团日活动通过部分同学的案例分享等形式使研二同学加强了对学术不端的认识、强化了学术底线思维,营造优良的科研诚信作风和学风氛围。
3、文化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活动,督促研究生以读书、学术研究为主业,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开办各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和理论热点讲堂等线上线下会议共20余场。同时强调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召开相关专题讲座4场,引导学生树立敬畏之心,严守学术底线,弘扬优良学风。积极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通过举办“百年党史,思政育人”交流会、“迎百年·学党史·强信念”研究生党史学习分享会、“羽动青春迎百年”羽毛球赛、《福建教育五老说》系列直播课、中秋节线上摄影展活动、“我在福大为祖国庆生”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情暖冬至,把饺言欢”冬至活动、“激扬青春,喜迎元旦”主题元旦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了身体素质、丰富了研究生生活、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组织全院师生及时有序进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与核酸检测,严格执行师生每日健康上报、外出审批、中高风险地区摸排和校外人员进校审批,为保护师生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办学实际与今后发展需要,积极向学校申请学院办学空间。多措并举筹措学院办学经费,学科建设经费、业务维持费等得到大幅提高。大力开展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我为师生办实事”调研等工作,聚焦问题、精准落实,为师生解决了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收集问题18条,整改17条。改造学院学科走廊,为各教研部与青年教师订阅学术期刊,添置学院图书资料,购买专业文献资源文库,更新会议室与研究生教室投影设备,修缮教师工作室渗漏屋顶,不断改善学院教学科研环境,提升学院新时代形象。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学科建设方面。福州大学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作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度未能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思政课教师队伍尚未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50师生比配齐,高层次人才尤其匮乏,省级以上人才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标志性成果明显不足。学院尚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尚未获得省级及以上高水平教学成果奖。
在科研平台方面。学院目前仅有1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科研平台数量较少,为上好思政课提供支撑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以“马学科”、“马团队”、“马课程”、“马科研”、“马服务”、“马交流”等六马工程统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建设全局。
围绕服务福州大学“世界一流东南强校”战略目标,建设具有一流学科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申报与建设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
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规范学科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建设重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继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党史党建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中心建设。整合校内外师资,积极组织申报“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
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有利于青年博士快速成长的学院制度与机制,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加强对外交流、联系的力度与深度,拓宽学术视野,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一流高校做访问学者;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的博士比例;凝练特色,促进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建设,形成团队合力,发挥团队优势。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两性一度”的基本原则,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立足“一主多辅”,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路径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流课程”建设,以优质课程视频辅助课后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加大支持力度建设“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建设,依托福州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优势和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三者融通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建立“立体化递进式”实践教学资源库,完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指导手册,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特点,抓住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立足福建发展实际与学校特色,聚焦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与实践等具体问题,突出校地特色,组织力量,汇聚队伍,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产出一批有特色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规范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组织好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各类社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获批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3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40篇。
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参加各类媒体政论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结合专业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发挥咨政功能。
做好省教育工委“1+N”引航计划福州大学与其他8所高校的结对共建工作。承办好2022年度福建社科界青年论坛。加强与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之间的交流,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内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一流高校做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