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学术沙龙在学院408会议室成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学科团队成员、学术骨干和各专业研究生参加了研讨。
庄穆院长明确指出,无论是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还是研究生的专业学习,都需要对十八大报告有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十八大报告内涵丰富,涉及面宽广,我们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都有必要紧密地结合。学院将围绕“十八大”开展两场教研活动,一场是“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场是“十八大报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课堂”。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初步建立几个学科团队,今后将以十八大为契机,深化学科团队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学院今后发展要坚持“一心两翼”,即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科建设为“两翼”,二者相互促进。
目前,学院科研论文和研究项目已有大幅度提升,然而,学术专著数量不够,希望各学科带头人以十八大为契机,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与需要,结合学科内涵与特点,选择专题开展系列研究,以研究项目形式凝聚学科团队,带动学生参与,推动学科发展。
刘新玲副院长进一步强调,研究生同学参与我院学术研讨,这是很好的学习状态,希望研究生能够进一步参与教师的学术研究过程。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深入开展十八大报告学习活动,我们将加大相关举措,便捷我院研究生学习十八大报告。我们将加大资料室建设,希望研究生同学多到资料室学习,利用好学院资料室,提升学习能力。我们各专业学生都应该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做好读研工作。
陶火生副教授认为,庄穆教授根据学院发展要求,立足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今后学院学科发展的思路,需要我们切实付诸行动。十八大报告是一份中国报告,包括中国实践和中国理论。中国实践是中国发展的实践,解决的是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理论是立足于发展实践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中国之外的、当代之前的马克思主义一道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如果不理解中国理论,我们的研究缺乏现实感;如果只直观现实问题,我们的理论就会无根。理论的增长点,还是要回到现实本身,最大的现实就是中国的发展。我们的理论研究要有中国意识。
陈宝国教授认为,学院的学科发展需要用十八大理论来指导,我们能否建立美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诚信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一是我们需要有理论自信,我们的研究是最好的;二是道路自信,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条路是正确的;三是制度自信,现行制度不断完善。
谢菲副教授认为,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到了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乡共同发展是我们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已经预见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分散产业和人口等来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西方国家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如何把这些经验运用到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中国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十八大精神走进课堂很重要,需要我们以各种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十八大精神教育。
陈爱玉教授认为,通过对比之前的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有很多新的内容。在社会建设中,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到同等重要地位。尽管社会中有很多问题,但中央一直在不断改善管理。希望研究生同学一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十八大报告,希望教师从中遴选出一些好的选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列丛书。
庄穆教授补充强调,实践创新必须以理论创新为指导,十八大报告的内容都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研究,同学也可以从十八大报告中寻获理论研究选题。教师需要加强与十八大报告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蔡晓良副教授认为,我们学习和贯彻十八大,首要的是抓精神实质。这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切实的理论创新。创新不仅要有个体创新,也要有团队创新。我们需要有团队创新能力,也需要学科带头人的持续创新。
袁宏禹博士通过多次听、读十八大报告,认为文化现在和将来都是理论热点。最好以文化作为我们的研究契合点,以此来整合我院的学术资源。庄穆院长补充强调我们一直希望以文化建设来勾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并据此形成我们的研究特色。
杨毓团博士建议以福大学报为理论阵地,持续建设我院的特色理论研究。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强国不仅是文化产业建设,更重要的是文化学术繁荣。建议今后开展一些经典读书会,通过阅读、交流,领会并包容百家,以形成扎实而又深厚的基础学术底蕴。
詹志华副教授认为,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可以找到新的选题。学院的团队建设中,我们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与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有专业性偏差,我们正在考虑这一问题,怎么把个专业更好地融入学院方向?学院团队建设需要抓落实,目前落实的效果尚不显著。落实团队建设,我们的发展希望将会更大,这应该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郭昌文博士认为,我与志华老师有共同心声,由于专业边界的原因,我希望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民党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学术团队建设中需要注意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如果专业差异较大,我们能否做出独立的专门研究作为我们这个团队的成果。
周建锋博士认为,我们能否把专业学习和学院的学术方向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舒展教授认为,学习十八大报告需要有历史延续性的视角,而不可隔断不同阶段的社会变迁。十八大报告很有人情味,更关注的是人民幸福和科学发展,这里有丰富内涵。幸福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人的主观感受。人民幸福需要进一步增长财富、扩大政治民主、提升主体感受能力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几位研究生也提出了各自关注的“我们如何寻找学习资料”、“如何真切体会十八大报告”以及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与学院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这次学术沙龙,立足深入研读十八大报告和谋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发展,力图建立沟通二者的桥梁。这些多维度、宽视域的解读既有独特的理论视野,也有深刻的现实意识。这将助于我们关注发展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发展,也将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推进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