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下午3:00,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次思想者学术沙龙在院会议室准时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儒学的批判性及其现代性价值重塑,由杨毓团博士主讲。他在历代儒学思想流变的视野下,主要对儒家“君子”理想、内在道德精神资源、以及民本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现代性价值进行了历史的梳理与阐发。首先,他认为,儒家批判性格的基点在于君子理想人格。而这一人格的养成得益于其内在道德精神资源的支撑。在这一意义上,儒家心性资源成为中国士大夫以“学统”挺立“道统”,制衡“政统”,从而遏制专制之手段;其次,他认为,儒学民本思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相异,但是,比较其政治的终极合法性来源,二者确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通过对儒学元典的阅读与梳理,从中可以剔抉出进行现代性价值重塑的儒学神髓来参与建构中国的现代民主社会;第三,他强调,要真正厘清儒学思想的现代性价值问题,必须先廓清长期以来,人们将儒家思想视为中国皇权官僚专制社会的代理人的历史迷雾,真正认识到历史上儒学两个价值型态的存在:一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一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儒学;最后,他围绕上述主题,对处于文化保守主义谱系下的现代新儒家熊十力与牟宗三等人的文化诉求,以及后现代新儒家林安梧所主张的儒家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了简要剖析与评骘。
在当前国学炽热的背景之下所展开的这场儒学讨论,将本次沙龙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座的诸多老师、同学参与到这一热烈讨论之中。舒展副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要重新赢得民众的认同与信仰,主要寄望于国家的扶持。此外,知识分子应该保持一种学术独立性,要跟体制保持一定的距离;蔡晓良博士认为,现代民主是一种基于人性本恶的制度设计,而儒学的心性论则强调一种内在道德的完善,因此,对于从儒学思想中开出民主是有所存疑的。而且,儒学的格物致知与现代科学方法论颇有差距;陶火生博士认为,与道家、墨家相比,儒学的批判性何以独特的问题是值得追问的。而且,现代性自反的儒学参与能够为矫治现代化过程中的诟弊提供重要思想资源;何朝银博士从社会学角度强调,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是管理社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袁宏禹博士认为,儒学是在不断的批判中前进的;陈宝国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应该要有一种超越现代文明的东西,才能使其重新回到主流地位上来;詹志华博士认为,应该从宏观上对儒学的批判性进行探讨;省委党校何建军博士认为,血缘亲情之爱导致中国“圈子”文化的产生,因此,对于儒家思想要批判地继承。研究生张元同学认为,儒家提出心性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主体人格的自我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