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弘扬民族团结精神,7月10日至7月12日,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福建宁德开展实践活动,团队由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发友教授及团委副书记李明月老师共同带队,通过理论宣讲、调研交流、实地研学等形式,探索高校服务民族地区教育的新模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校地联动,深化思政与民族教育融合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刻揭示了教育在改变命运中的关键作用。实践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联动福安市民族中学、宁德师范学院、古田县玉田中学等单位,构建“理论宣讲+校际交流+文化浸润”的融合育人场景。在福安市民族中学,实践队以“学思想、促团结、传薪火”为主题,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理念与畲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故事相结合,通过思政理论宣讲、民族文化知识竞答等互动形式,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走进宁德师范学院,实践队联合当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宣讲以历史为源、案例为证,融理论深度与青春激情于一体,深情讲述的民族团结与青年成长故事,有效激发了师生维护团结、投身强国伟业的情感共鸣与行动自觉。在古田县玉田中学,实践队创新开展“红色基因+绿色生活”主题教育活动。队员们以古田会议等红色历史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半条被子》《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等革命故事,让红色精神浸润学生心灵。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通过互动游戏、现场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活动将思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激活了育人合力。



校企协同,共育新时代科技报国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德时代时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本次实践学习中,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自立自强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全球锂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立足中华文明,融合世界文化,在“党建强企”的引领下,将党组织深度融入企业决策、人才培养与创新文化建设,成为企业从初创小厂跃升为行业巨头的核心引擎。在习近平总书记“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的嘱托指引下,宁德时代构建了材料体系、系统结构、极限制造、商业模式四大创新体系,以技术突破、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全球布局及绿色低碳实践,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宁德时代在核心技术攻坚中的全球担当。其崛起之路,正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服务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体悟基层实践,传承务实作风与人民立场
实践队赴宁德市古田县“四下基层”主题馆开展实地研学,通过文献资料、影像记录、图文展示等载体,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实践历程。 师生们在参观中深刻体会到,“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彰显着党与人民心连心的行动自觉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智慧。实践队成员表示,此次研学让大家对“人民立场”“务实作风”有了更鲜活的理解,为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提供了精神指引。

深耕校园沃土,构建民族团结育人长效机制
除校地实践外,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深耕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形成“铸魂育人、协同育人”的特色模式。学院连续多年举办“民族团结月”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文化展览、民族学生座谈等形式营造和谐氛围;同时构建“思政为基础、第二课堂为拓展、实践活动为支撑”的育人格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校园与社会、学术与基层的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青年学子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解,更坚定了其肩负民族团结使命的责任感。未来,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拓展“思政+民族”协同育人路径,汇聚高校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