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福州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与几内亚比绍让·皮亚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含GEPE经济管理研究与推广组、研究组、CAI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DIIDAA非洲国际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部)通过Zoom平台召开了科研调查合作阶段成果交流会议。本次会议由福建省商务厅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葡语翻译梅秀娟女士和福州大学张沁兰博士共同主持。会议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高校联合科研调查进展与成果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系双方《科学研究合作备忘录》签署后的首次阶段性总结会议。会议伊始,福州大学舒展教授代表中方团队致辞,回顾了中几建交以来两国间深厚的传统友谊,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她表示,2024年双方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以来,福州大学调研团队已聚焦中国企业赴非投资意向、中国对非投资主要产业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完成了1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完成3份调研报告。同时,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路径,指出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引导等关键因素在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认为中非未来合作可从中获得有益启发。此外,她还以习近平主席关于“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相关论述为切入,指出几内亚比绍作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农业、渔业、海洋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合作潜力,中方愿与比方团队共同推进科学研究,为两国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路径参考。

几内亚比绍农业部农业发展规划司司长、让·皮亚杰大学安苏·曼卡尔教授代表比方随后致辞。他表示,此次科研合作是几内亚比绍高等教育系统首次与中国高校建立的系统化科研协作,也是落实中几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实践。他介绍,比方团队自2025年初起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涉及几内亚比绍的农业政策、交通现状、矿产资源、旅游潜力等关键领域,并围绕当前中资企业在几内亚比绍开展的主要投资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他提出期待通过双方调查成果汇集,在政策设计与企业决策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推动中国私人企业对几内亚比绍的关注和实际投资。

在研究成果汇报环节,双方研究小组围绕中非投资情况、“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中国未来对非投资合作方向、几内亚比绍本国发展机遇与基础设施现状等议题展开分享与对话。
几内亚比绍研究团队介绍了几内亚比绍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农业、旅游和矿业等资源型产业方面拥有较强的潜力,但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物流体系不健全、食品进口依赖度高等结构性问题。调研结果也显示出该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的制度保障框架,以及重点招商引资的领域分布,特别是腰果加工、港口物流、家禽养殖与房地产开发等方面。
中方三组分别就研究进展进行汇报。A组陈婉婷简要介绍了中国对非洲主要投资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当前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呈现出规模扩大与结构多元化并进的态势。B组张楚倩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政策体系及与非洲国家的合作路径,并重点展示了几内亚比绍作为合作国家在交通、农业与教育等领域的接入情况。C组吴可凡则围绕中国未来对非“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方向进行了汇报,提出“绿色、数字、人文”是下一阶段合作关键词,中国将在基础设施升级、数字教育普及与青年技能培训等方面深化与非洲国家的联动。

会议最后,双方就研究报告的共享方式、后续研究主题和交流机制进行了沟通。双方一致认为,科研合作应以问题导向推动制度创新与政策协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联合课题研究、调研成果共建共享、双方互访交流等工作,推动建立中非学术合作的新典范。

本次会议在积极、务实、建设性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为中几双方后续科研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充分尊重各自国情的基础上,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调研合作机制,将为中非科研交流注入新活力,也为中资企业与非洲国家务实对接提供更坚实的决策支持。下一步,双方将继续落实协议内容,推动高校间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为中非友好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据悉,福州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与几内亚比绍让·皮亚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含GEPE经济管理研究与推广组、研究组、CAI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DIIDAA非洲国际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部),在福建省商务厅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引荐,并得到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和几内亚比绍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于2024年9月签署《科学调查备忘录》,就中国企业对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几内亚比绍的投资意愿、主要问题、中国企业对几内亚比绍经济社会转型的影响等相关领域进行联合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