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福州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第7讲——“传承弘扬‘福’文化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在旗山校区图书馆明德厅顺利举行。本次“行走的思政课”由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伟泽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有升主持,近200名师生代表参加。

刘伟泽常务副院长系统阐述了“福”文化的深层逻辑、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他指出,“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更是新时代治理创新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具有赓续文明、赋能治理、推动转型的战略意义。在实践层面,福建通过创意大赛、生肖IP打造、“五福福建”文化标识升级等方式,推动“福”文化从符号象征转化为治理动能与生活实践,并借助福道、福茶驿站、街巷改造等项目,使“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百姓“可感、可享、可参与”的生活方式。面向未来,他提出“高、深、广”三维突破策略:在理论层面构建学术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福+乡村振兴”、“福+数字科技”等机制创新;在传播层面打造“福+”跨界矩阵,促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全球文明的对话,使“福”文化真正成为契合“人民至上”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财富。
刘有升副院长在总结时表示,这堂以“福”文化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更加生动。他勉励同学们不仅要成为“福”文化的聆听者,更要成为积极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福”。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以文化为媒、融理论于实践,引导广大师生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励时代青年以更广阔的视野投身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生机,为文化自信自强注入青春动能。